2024年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强调通过教育赋予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应对灾害能力,共享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区韧性建设的推动者,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为深入落实国际减灾日主题,着力加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10月11日下午,由“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共同指导的“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10月主场活动(北京)暨海淀区防震减灾进校园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举行。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法规司)科普宣传处二级调研员李朝鹤,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唐豹,北京市地震局一级巡视员谷永新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北京市各区地震局代表、海淀区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代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师生到场观摩。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唐豹代表“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致辞,他指出:“‘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是落实‘十四五’防震减灾科普规划、探索新时代科普新模式的重要实践,自开展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北京市以及海淀区继续支持主题活动的开展,携手助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标。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唐洪波对“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活动的相关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不仅是一次普及地震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过程,更是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的过程。民大附中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排演科普剧、打造班会课、制作微电影、培养传播师,举办科普讲座,有效增强了师生整体防灾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期间,海淀区“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各主场学校精心排演了与防震减灾主题相关的各类文艺作品,并进行了现场展演。活动现场,还对北京市第十一届“城市与减灾”杯防灾减灾作品大赛中的优秀作品进行了专门展示。